百度 朱建民委员在多地调研时还发现,在大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,工人很难得到去同行业领先企业“进修”的机会。

  “苗鉴哥哥,我们会好好学习您的英雄故事,记住您的英勇无畏,我们会好好把您的英雄精神传承下去,向您学习,争当新时代好少年……”不久前,武警宁夏总队机动支队院内组织了一场缅怀活动,来自银川市兴庆区第四小学的学生们,在“苗鉴纪念园”内许下了青春誓言。

  在苗鉴离开的一年里,驻地军地青年始终感念他、缅怀他,在塞上大地持续掀起学习英雄、争当英雄的热潮,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一句共同的心声:“苗鉴永远活在我们心间!”

  几天前,武警宁夏总队训练基地雷铁飞接到了一个来自广州的陌生电话,仔细询问得知,电话那头是一名叫马雅妮的宁夏固原籍姑娘,致电的初衷是想在苗鉴烈士牺牲一周年之际,将自己创作的烈士画像寄给总队,以示缅怀。

  当问及原因,她说:“虽然已经时隔一年,但苗鉴烈士的精神始终指引着我,是他让我明白即使陷入绝境,也不要放弃希望!他是咱固原人的骄傲!”

  在苗鉴牺牲的一年里,身虽远去,斯人犹在,是军地人民共同的感受。

  今年3月底,总队苗鉴烈士宣讲团深入宁夏医科大学和宁夏大学等高校,举办“英烈事迹‘进高校’宣讲暨‘同上一堂课’”主题活动,在师生间掀起了学习烈士精神的风潮。

  “苗鉴不是一个人,而是英雄群体的代表,在他身后,无数个‘苗鉴’正在成长,接力续写着英雄的事业”……一个小时的讲述里,3名报告团成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、鲜活生动的故事、感人至深的事迹,将苗鉴烈士铁心向党、逐梦军营、精武强军、助人为乐的成长轨迹呈现在大家面前,令在场师生深受感动,备受激励。

  “为了祖国和人民就要一往无前!”“当人民遭遇危险就该挺身而出!”宣讲后,不少现场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心中的感受。看到这一幕,带队干部丁光耀感慨万千:“苗鉴从来都不是一颗流星,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!”

  今年7月31日清晨,坐落在武警宁夏总队某部营区西北角的“苗鉴烈士纪念园”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,120余名官兵每人手持一朵小白花,在苗鉴烈士雕塑下久久站立,并在印有“弘扬苗鉴精神争做英雄传人”条幅下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。

  他们都是苗鉴生前一同摸爬滚打的战友,正如他们在“祭思卡片”上所写的那样:“虽然你已不在我们身边,但你的精神始终都在我们心上!就像一个火把,总会温暖我们!”

  与此同时,苗鉴烈士的故乡、骨灰安葬处所在的固原市原州区长城梁烈士陵园内,苗鉴生前亲友、来自同总队固原支队的近百名战友,以及慕名而来的当地群众,纷纷来到陵园,为这位年轻的英雄送上哀思。

  苗鉴烈士牺牲一周年之际,总队新兵团专题组织缅怀、传承活动,不少新战士都说“是苗鉴烈士的事迹坚定了他们报名参军的决心”。

  其中,既有新兵团的四川籍战士谢玉明、王陶鹏,也有广西籍战士李万山等人。新兵梁帅说:“他是为我们举起火把的人,是他告诉了我什么才是年轻人该做的事。他是我的榜样,我要成为下一个‘苗鉴’!”

  今年6月初,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苗鉴生前所在中队全体官兵的心:因任务建设需要,部分中队人员将面临分流调整……那段时间,何去何从像是一块大石,堵在每个人的胸口。

  “好不容易考进这个中队,还要重头再来!”“我不想去别的单位!”一时间,中队官兵议论纷纷,时任中队指导员靖志阳却想起了一个人——苗鉴,那个因腰伤离开中队,却又凭不懈奋斗重返的人。

  很快,一堂名为“向苗鉴学习,不惧从头来”的政治教育课被提上日程。课上,靖志阳不仅回顾了苗鉴“连续3次入伍才圆梦”的经历,更把其因伤退出中队,却又不屈不挠重返岗位的故事搬上讲台。

  一堂不足30分钟的课,有的人听得信心百倍,也有的人听得面红耳赤。

  6月10日,人员调整终于尘埃落定,其他被分流的战友却不气馁,他们说:“革命军人要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,这是苗鉴教会我们的道理,也必将帮助我们渡过难关,我们一定会再回来!”

  在苗鉴离开的一年中,总队各级官兵从未忘记他。承载着烈士精神的故事集、言论集、教案集等材料,成为官兵们日常学习的辅导读本,正如武警吴忠支队某中队指导员丁赛伟所说:“他就像是一道长明的灯,总会在我们迷茫时及时照亮。”

  石天祥 王卓来源:中国青年报

编辑:智陈阳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